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以下是诈骗案例分享,揭露诈骗手法,让大家能更清晰了解电信诈骗套路,识破诈骗分子的伪装,远离诈骗陷阱。
一、刷单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打着高佣金、低门槛的幌子,利用受害人想要利用空闲时间轻松赚钱的心理进行诈骗,通过QQ群、微信群、短信等渠道发布兼职信息,以刷单返高额佣金为名,招聘网络刷单兼职人员。通过承诺在购买网上商城内物品刷得消费记录后,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方式,进行诱惑。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让其通过支付宝、支付二维码等形式转账到指定账户,待受害人发现时嫌疑人已经将受害人账号拉至黑名单。
提醒:
1.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
2.网络刷单就是诈骗,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大家要提高警惕。
二、网络贷款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站等渠道发布可提供贷款,无抵押、免征信、快速发放等的虚假广告,一旦受害人轻信在该网站平台上输入相关信息后,不法分子就会要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金等等,从而欺骗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提醒:
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渠道金融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低门槛放贷是诱饵,汇款验资、放贷前收费都是诈骗。
三、投资理财诈骗
不法分子编造各种项目,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营造“正规公司”的假象,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承诺无风险、高收益等,博取投资者的信任,提供周期不同、种类繁多的多种投资项目,投入金额越多,分红周期越长。一些理财投资诈骗带有明显的传销性质,他们会利用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吸纳更多人上当受骗。
提醒:
投资者应通过正规合法渠道进行投资理财,切勿相信网络上的高回报、高收益等虚假广告,不要被诈骗分子营造的虚假盈利氛围所欺骗,摒弃一夜暴富心理,提高警惕、谨慎被骗。
四、网购诈骗
不法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一旦受害人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
提醒:
尽量上有知名度、信用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购物;在购物过程中不要点击通过网站专用聊天工具以外的方式(包括QQ、微信)发过来的链接。在网络购物中发现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购买,不要将钱款直接转给对方。
五、红包返利诈骗
不法分子“以一返十,翻倍返还”的噱头在QQ、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发布信息实施诈骗。到这种“红包返利”骗局,你可能会感觉很幼稚。不过,如此简单粗暴的骗局,还是让许多涉世未深的学生中招。
提醒:
网络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是易受骗群体,家长要加强对家里小孩的提醒、监护,妥善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或设置适当的支付限额,防止孩子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侵害。
六、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领导,以出车祸、生病、时间紧迫等各种理由,要受害人汇钱至指定账户,以骗取钱财。
提醒:
接到电话、短信后请向本人核实,不要盲目转账。
七、利用受害人亲属信息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以受害人的儿女、父母等等的名义发送:我的原银行卡丢失,等钱急用,请速汇款到某账号。或者谎称受害人亲人被绑架或出车祸,并有一名同伙在旁边假装受害人亲人大声呼救,要求速汇款过去。受害人不加甄别,结果被骗。
提醒:
接到此类电话、短信,请不要着急,立即通过电话向本人核实,或者通过亲戚朋友、公安机关等可靠途径咨询,查证无误后办理,以免上当受骗。
八、冒充ETC诈骗
不法分子广撒网向车主发送包含ETC“已失效”“已逾期”“未验证”等内容的诈骗信息,提示用户点击链接办理相关手续。受害人点击链接输入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手机号、验证号码等被不法分子获取后,随即通过各种免验证平台进行消费以诈骗资金。
提醒:
“+”“00”开头的境外短信不少都暗藏风险,拒绝来路不明的国际短信和电话,有效降低被诈骗的风险。
九、冒充银行诈骗
不法分子用改号软件冒充银行打电话或发短信息诈骗。例如,发信息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电话号码咨询。受害人回电后,犯罪嫌疑人会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谎称该银行卡被复制盗用等,一步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把卡内款项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
提醒:
遇到类似事件,请通过银行公布的客服电话或到银行网点查询,千万不能向对方透露卡号和密码。
十、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可能涉嫌犯罪或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指定的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国家账户”配合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
公检法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出示证件、办理手续。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而要求转账、汇款的,请一律拒绝。
文字:陈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连莉娟
初审:方园
审核:邓远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