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起听力障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得上是最常见的疾病了。大家都知道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是中耳炎的常见症状。那么,对于不流脓的分泌性中耳炎你又了解多少呢?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鼓室腔内有液体积存,因此又叫渗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冬春季,多于感冒后突然出现,也有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症状多以耳内闷塞感,听力减退为主,摇头时耳内可有流水感,伴轻微耳痛或不伴耳痛。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等。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很多。感冒、肥厚性鼻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新生物都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负压导致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变态反应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病因。小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腺样体较肥大,而且咽鼓管比成人平、宽、短、直,比成人更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耳镜检查常表现为鼓膜暗淡无光泽,多有不同程度的鼓膜内陷,有时可见液平面或气泡。中耳鼓室图常呈B型或C型改变。如作鼓室穿刺抽出淡黄、深黄或棕褐色、黏稠度不等的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大部分的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减退是传音系统的影响造成的,早期去除病因听力可有较好恢复。持续性的鼓室积液,渗出液过于粘稠,也可引起感音性聋,一旦发生感音性聋,即使分泌性中耳炎得到控制,听力损失仍将是永久的。
对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怎样治疗呢?首先要寻找鼻、咽及鼻咽部可能的病灶,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甚至肿瘤等,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其次可以采取鼓膜穿刺抽出积液,并注入消炎、抗水肿、促进粘液溶解药物。如久治无效,可考虑切开鼓膜、置管引流,常可获得良效。
患者平时应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鼓膜内陷时,可自行作捏鼻鼓气动作,使咽鼓管通畅。平时还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耳部,作空气鼓膜按摩,使鼓膜保持正常的活动度。此外,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应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必要时应作鼻咽镜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