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如何服务转型升级以及本身如何转型升级的两个课题。老干部工作要在认识对接、方向定位、发挥作用等方面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服务,要转向系统、人本和开放思维,以服务结构、领域和方式的转型,推进服务目标的升级,把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质量作为第一追求。
关键词:老干部;老干部工作;转型升级;服务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30多年改革开放后,进入了转型升级时期。经历了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转型的要求极为迫切,产业升级的呼声甚嚣尘上,这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话语。正在抓紧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主基调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牵动中心,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如何服务转型升级以及本身如何转型升级的两个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老干部工作如何服务转型升级
老干部工作牵动中心服务中心,影响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新的任务之一即是服务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主动对接,提高对转型升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老干部工作都是自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谋划的,都是放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推进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转型升级的大局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尤其重要的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要提高对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做法及时传达给老干部,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转型升级在经济方面主要涉及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发展要素及发展路径等的调整、转变和优化,在社会方面主要涉及体制机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转轨、变迁和发展。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必然带来新的变化,要做好老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引导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理解、支持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使老干部在观念上形成对转型升级的正确认识,他们才能感受并接受因之而来的新变化,老干部工作也才能实现与转型升级的主动对接。
@@@@@ (二)把握定位,明确服务转型升级的方向
老干部工作要从服务入手,围绕大局来开展,不仅要转变观念,树立转型升级的理念,同时要准确把握定位,把握发展的方向。可以组织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适当学习转型升级的基础理论,了解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和方向,做好转型升级的知识储备。也可以组织老干部参加转型升级报告会,实地考察转型成果,征求对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发挥老干部的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方向性的把握至关重要,要明确回答以下六个问题,套用现代管理学上常用的话语,就是要回答“五个W和一个H”,即转型升级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转型升级(why),怎样把握转型升级的时机(when),哪些地区哪些行业要转型升级(which)、谁来实施转型升级(who),如何转型升级(how)。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有利于更清晰地在转型升级中定位老干部工作,更好地为转型升级服务;有利于老干部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获得老干部的理解与支持,不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偏移科学发展的轨道,不使社会转型游离于和谐社会建设之外。
(三)发挥作用,为转型升级提供政治保证
老干部是新中国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功绩、经验和智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要站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高度,站在保护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在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在精神上慰藉老干部,在物质上保障老干部,正确处理并切实解决老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老干部自觉自愿地发挥其作用,使他们成为转型升级的呼吁者、推动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这样就能形成推进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七大把老干部工作视为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全面做好这项工作,这是对老干部工作的新任务、高要求。面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老干部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更好地服务转型升级,必然要求老干部工作本身也要转型,要升级。
@@@@@ (一)思维方式的转型
早先的老干部工作主要着眼于管理,而如今主要是搞好服务。新形势下的这种深刻变化,使得老干部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再能适应新的变化,老干部工作的转型首先就是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第一,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初期的老干部工作侧重于对老干部进行直线的、单向的管理,线性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老干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思维方式上有个大的转变,坚持普遍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事物观,全身转向系统思维,树立以下三种观念:一是全局观。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中来考虑。当前就是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到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二是整体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系统思维的体现,是一种整体观。老干部工作也必须有这样的整体观,学会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三是结构观。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在强调管理或者服务功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工作的结构性,不能忽视老干部群体的结构性。
第二,从物化思维向人本思维转变。物化思维和人本思维指导下的老干部工作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中心”。物化思维片面强调物质条件,忽视主客体的存在本质和能动意义,是典型的“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在老干部工作中,物化思维表现为注重物质保障,强调管理的机械作用,忽视老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是“以工作为中心”。相反,人本思维则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老干部工作上就是“以老干部为中心”。
第三,从封闭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转变。开放性思维善于打破割裂、孤立、保守的特性,消解封闭性思维中“以前就是这样”的习惯性话语体系,具有与思想解放的本质相类似的理论品性。开放性思维要从“以前怎样”向“现在形势怎样”的前设性工作姿态转变,向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这对于挖掘工作深度,拓展工作宽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干部工作不能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自我封闭起来,要去除神秘感、自闭感,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封闭狭隘眼界,从多向度、多层次的综合结构研究、实践老干部工作,面向社会开创性地开展老干部工作,实现老干部工作的最大边际效益。
@@@@@ (二)服务模式的转型
对应思维方式的三个转向,老干部工作服务模式也须实现三个转型。第一,服务结构由散在向系统转型。当前的老干部工作服务结构相当散在,看似一线串珠,实则珠散粒落,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内在机制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服务内容的线性化、服务形式的扁平化、服务网络的单一化以及服务标准的差异化。基于这些散在现状,老干部工作必须向系统性转型,突出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针对服务内容的线性化,根据老干部的理想、爱好、经历、心理及健康状况,建构老干部各显其能、各尽所需的平台,实现老干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二是针对服务形式的扁平化,建立网格化、立体化的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单调为丰富,变灌输为吸收,变客体为主体,变空对空为实打实。三是针对服务网络的单一化,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部门、归口单位、社区村镇和家庭“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四是针对服务标准的差异化,建议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在落实“三个机制”和“两费”上,老同志自离退起,不分地区、行业、单位性质,统一待遇,统一服务标准,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服务领域由物质向精神转型。现在多数老干部所面临的不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是晚年心理性、精神性问题。老干部工作可以借用现代医学模式,从物化思维影响下的服务模式转向人本服务模式。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是在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影响下的一个统一整体,人体健康取决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这种模式被称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中,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从生物性的病变来定义,而是加入了完整的生理状况、心理反应和社会适应能力。老干部服务领域与医学服务领域虽不重合,但同样应该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理解老年生命,主动适应“生理—心理—社会”服务模式的转变,从过去单向的物质型服务走向全面的人本服务,从过去“以工作为中心”的物化思维向“以老干部为中心”的人本思维转变,尊重老干部的主体性和价值取向,尊重老干部的结构性差异和个性差异,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第三,服务方式由闭锁向开放转型。在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以开放的姿态,以老干部为中心,把服务的理念融入到老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中。一方面,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要走向社会,更多地走入公众视野。可以通过开设网站、设立新闻发言人、组织公益活动、老干部工作者形象展示等形式,宣介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工作者及其工作部门。这些手段现在还是比较欠缺的,比如通过百度搜索,目前全国仅有9家省级老干部局网站,网站建设明显滞后。有一种观点本源地认为,老同志思想比较僵化,做他们的工作不能太过开放。实际上,离退休干部大多经历过血与火、左与右、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计划与市场的洗礼,具有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老干部的开放性有时更易于彰显。做好老干部工作,不能把僵化的思想强加于老干部身上,如果下意识地认为老干部的思想跟不上趟,老干部工作部门因此养在深闺,这样只能使老干部工作者及其从事的工作固步自封。
@@@@@ 另一个方面,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不是老干部工作部门一家之事,要以开放的胸襟,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老干部工作当中。去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健全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发挥其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老干部工作格局”。这是老干部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开放格局,这样来做老干部工作才能更加突出实效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服务目标的升级
老年工作总的目标是实现“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这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所做的一切,也是要让老干部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要围绕这个总目标,结合“六个老有”,实现服务升级,要把老干部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老干部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质量作为第一追求。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西方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nth)于1958年在其专著《丰裕社会》中第一次使用“生活质量”这个词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学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政府部门也逐渐重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温家宝总理的“尊严论”更是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现实关切和庄严承诺。
生活质量是建立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水平相对发展的基础上的概念性产物,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社会对社会成员生活供求的满足程度以及社会成员对自身和社会的情感认同的总和。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周长城在其著作《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中认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原则”。 前几年国家召开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策研讨会,原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会议讲话中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历史。”这次会议明确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老龄工作的奋斗目标。
@@@@@ 现在,作为老年人群体一部分的老干部,他们的生活观已从原先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发展到对生活的享受和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是老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六个老有”工作目标的提炼升级,是在老干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老干部生活更有尊严的具体体现,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全社会长期的奋斗目标。
总之,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作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决定。这种新的形势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老干部工作必须转型提高、优化升级,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把老干部组织好、引导好、凝聚好,把老干部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把老干部的优势汇集好、激励好、发挥好,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