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资讯
学习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心得体会
时间:2012-12-16
 体检中心 武雪松
 
       20121212日是广东省干部疗养院欢送最后一批疗养员的日子。与此同时下午14:301号楼3楼会议室,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在赖院长和范科长带领下共同学习了由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刘荣教授讲解的关于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及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
在生动与愉快的气氛下刘荣教授详细的讲解了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与以往指南的不同处。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是早期识别和启动EMS,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而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则是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尽快快速除颤,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并强调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的修改要点是
1、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快速辨识能力。
2BLS的步骤由A-B-C转为C-A-B(A是打开呼吸道、B是人工通气、C是胸部按压)
3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删除了“看、听和感觉判断呼吸”步骤。
4、胸部按压速率由大约100/分钟更改为至少100/分钟。原因: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5、胸部按压深度:成人胸骨的压下深度由4-5cm更改为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分别约5cm4cm。原因: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维持脑和心脏的供氧和能量。尽管建议按压时动作要规范,但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6、强调胸外按压:对非专业施救者可仅提供单纯的胸外按压。对医务人员仍应严格执行:按压+通气!
此外刘荣教授还详细地介绍了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2个多小时的学习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度过,刘荣教授的生动讲解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程变成了趣味横生的交流。在学习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时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可出现全身抽搐;60-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如果在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所以抢救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生活中突发心搏骤停患者多数不会在医院附近,或呼叫等待120救护车需要十几分钟,在这十几分钟之内不管是非专业施救者还是医务人员都应该尽快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抢救成功的时间,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
联系到我们疗养院的工作,虽然我们平常接触的几乎都是老人,但是疗养院的性质决定了来这里疗养的老人多数身体健康或病情稳定,生活压力小,心情舒畅,但作为医务人员也始终不能放松警惕。加强新版心肺复苏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下一篇:老人冬季养生应先养心
党的建设
健康管理
首页
文化天地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