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疾病的侵害,这个时候我们通常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而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服药的方法不对,那可能使药效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甚至失去药效,现收集一些常用药的使用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五种药不宜用热水送服
1.助消化酶制剂。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易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使助消化功能大大降低。
2.止咳糖浆。为复方制剂,即将止咳药溶解在糖浆中。一方面,糖浆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另一方面,止咳药吸收后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而降低黏稠度,使黏附在黏膜上的糖浆减少,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从而使止咳糖浆药效大打折扣。
3. 维生素C。维生素C生理功能有: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但它是水溶性制剂,很不稳定,遇热后易丧失活性。慢性腹泻,溃疡病,尿路结石,痛风,糖尿病慎用维生素C。
4. 活菌制剂。常见的有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这些药物中所含的活菌对温度比较敏感,热水可直接将其杀灭,从而失去治疗作用。因此,含乳酸杆菌等活菌类药物也不宜用热水送服。
5. 胶囊型药物。现在胶囊剂型药物非常多,如常见的伤风胶囊、诺氟沙星胶囊、头孢氨苄胶囊、鱼肝油丸、维生素E胶囊、藿香正气胶囊等。胶囊是由明胶制成的,易溶于胃酸,对人体无害。而装入胶囊的药物大都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整吞服后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释放,发挥最佳药效。热水送服会使胶囊快速溶化,胶囊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了胶囊剂应有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上述药物的疗效,人们在服用时,应该以温开水(以口感有点暖为宜)或凉开水(25℃左右)为宜,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特别是在服用止咳糖浆类药物时,还要注意少喝水,以尽可能延长药物在发炎的咽部停留时间,从而起到最大的疗效。
一般服药片、胶囊、丸剂或粉剂,要用足量的水送服,以免药物附着粘膜而引起损伤;服用磺胺类药物更应多饮水,以免药物浓缩而有损肾脏;整肠丸等含有颠茄成分的药物,青光眼、前列腺疾病患者应慎用;氟喹诺酮类药如氧氟沙星等,影响儿童骨、关节正常发育,18岁以下人群禁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一般在两餐间服用,促胃动力药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二、阿司匹林药物的正确使用
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应为每天75-150毫克;睡前服用效果更好,晚上人体活动少、血液相对比较粘稠,睡前服用具有极轻微的降压作用,对伴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合适;应每天坚持服用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为减少副作用,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三、抗生素和消炎药的使用
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是杀灭细菌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的,比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当我们感染细菌时才使用抗生素,而平时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服用普通感冒药便可。而非甾体类消炎药则主要用于一些无菌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四、常见药与食物的冲突
如果服药时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
1.阿司匹林与酒冲突,会造成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还易引起肝损害。
2.布洛芬与咖啡冲突,会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3.抗生素与牛奶、果汁冲突,服药前后2小时勿喝牛奶或果汁,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降低,果汁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增加毒副作用。
4.止泻药与牛奶冲突,牛奶降低药效,含有的乳糖还易加重腹泻。
5.利尿药与香蕉、橘子冲突,如使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6.维生素C与虾冲突,服药前后2小时内别吃虾,易失效,甚至产生毒性物质。
五、错误的用药习惯
感冒不是“多药齐下”见效快,感冒药内多含相同的成分,如盲目同时服用,很可能造成类似于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的情况,对健康不利;维生素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只要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有半小时能晒太阳,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膏,用药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萎缩、变薄、皮肤干燥、发黑或呈苔藓样变化以及出现脱发、多毛等。
请大家在服药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针对不同的药物采取不同的服法,以避免因为服用方法不当而影响疗效,使自己所患的疾病难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