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OP)?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特征的进展性全身性骨病。
2.诊断骨质疏松需要做什么检查?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骨密度是目前指南公认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DXA是通过X线扫描腰椎和单侧髋关节去检查全身骨密度,可以预测骨折风险。可以说,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大家常见的体脂秤、超声骨密度检查结果均只作筛查参考。因为即使是确诊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超声骨密度检查也可能是正常的。
3.哪些人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1)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作为基线,在专科医生处就诊后根据结果决定治疗与否,后期根据情况安排复查。
(2)绝经后至65岁之间的女性、50岁至70之间的男性,有一个以上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状,都需要做骨密度检查。这些症状包括:在活动、弯腰、负重之后,出现腰背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的;身高比年轻的时候降低了3厘米以上,或出现了驼背、活动能力的下降,比如说觉得腿没有劲,爬楼上不去等情况。
(3)50岁以上发生了任何原因所致的骨折者。
(4)不到上述年龄,但患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消化吸收的疾病、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或服用引起低骨量、骨丢失的药物者。
4. 如何看骨密度报告?
(1)首先确定骨密度检查的部位:一般测定L1-L4腰椎或者股骨颈。
(2)在骨密度报告当中,T-值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Z-值则用于比较患者与同类人群的骨密度。
T-值:简单来说,医生一般通过T-值来判断骨折风险。
T-值≥-1.0 :表示骨密度正常范围;
T-值为-1.0~-2.5:表示骨量减少;
T-值≤-2.5时:表示骨质疏松。
Z-值:报告单里“Z-值”主要与同龄人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对于年轻人通常考虑检测Z-值,而不使用T-值。
Z-值>-2:骨密度在正常同龄人范围之内;
Z-值<-2: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5. 什么情况需要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
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2)的推荐,存在以下任意一项,可开始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1)发生椎体脆性骨折 ( 临床或无症状) 或髋部脆性骨折者;
(2)DXA骨密度(腰椎、股骨颈、全髋部或桡骨远端1/3) T-值≤-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3)骨量低下者 (骨密度:-2.5<T-值<-1.0),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
发生过下列部位脆性骨折:肱骨上段、前臂远端或骨盆;
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计算未来10年髋部骨折风险≥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20%。(通讯稿:邓灿锋)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