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万物生长茂盛,《黄帝内经》有云,“ 夏三月, 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形容万物生长繁荣的状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养生要注意几点:
1.高温勿贪凉 外出归来时,勿立即以冷水冲洗出汗的身体,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闭合,使热量留于体内不得散发;勿风卧或者卧于砖地、水磨石地,易得风痹,晨起常感虚乏无力,头昏脑胀,精神不振,重者会受凉中风,腿脚麻木痉挛,还可诱发关节炎、腹痛、嘴歪目匣斜;勿将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进出时人体难以适应。
2.睡眠要充足 夏季睡眠应该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的原则”,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来自于睡眠,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夏季由于蚊蝇骚扰,且天气炎热不适,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首先,每天应午睡l~2个小时;其次,不能入睡太晚,以免打乱生物钟节律;第三,努力创造舒适、安静、和谐、使身心完全放松的睡眠环境。
3.木上不久坐 人们常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其原则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头(如椅、凳等)含水分较多,表面上看来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它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久坐其上,容易诱发痔疮、关节炎等。
4.外出当防晒 夏季外出应尽量避开“骄阳似火”的中午,外出时,要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太阳镜等,有条件者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防晒霜。烈日下劳作时,要定时休息并注意补充水分。
5.冬病夏治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利用夏季气温高、阳气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是三伏天进行“天灸”,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6.饮食宜忌 夏季的饮食较之其它季节更为重要,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加之夏季食物易腐烂,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腹痛、吐泻。故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多食豆类食品,如绿豆、赤小豆、白扁豆、豆制品之属,以解暑利湿、健脾益肾。另外,夏季青壮年多食生冷,老年人切莫效尤,不可以纵口腹之欲致伤脾胃。
另外南北方夏季饮食有区别,北方“暑热”,重在养肺润燥。中医认为“暑热易伤津液”,导致人们出现乏力、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要多食用一些养阴生津、养肺润燥的水果,如西瓜、梨、提子等。南方“暑湿”,注意健脾清热。饮食最好以健睥、清热、去湿为主,可多食用陈皮、薏米、赤豆、绿豆、黑豆或苡仁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少食易致湿热的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榴莲等。
(理疗科 通讯员:李洪双
审 稿:李巧林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