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即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秋分的阶段,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外治法的起源远远早于内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法。
三伏天灸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素问 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冬病夏治的机理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也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古代医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学说。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影响,人体阳气处于年节律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冬病夏治,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阴寒内盛者用温里祛寒药,以达到扶阳祛寒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了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2、三伏天灸的理论依据及具体应用
三伏天灸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时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三伏天灸疗效显著的疾病多是“冬病”,“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冬至时阴气的盛复达到顶点,阳气的消退趋于尽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难治“冬病”也以同样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即使到了夏至患者体内阳气也较正常人虚弱,此时“冬病”处于病理状态的阳虚,要靠夏季自然界阳气的促动,虚阳才有欲动,趋于好转之势,这就需要温阳。三伏天灸采用麻黄、细辛、生姜等辛温之药以温阳祛寒,驱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二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选取肾俞、命门、大椎、膏肓等补肾温阳之要穴随而济之,起到温阳的作用。正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因此,在夏季对“冬病”予辛温之药祛寒,择补肾温阳之要穴“随而济之”,动其致病之寒邪,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平衡。此乃三伏天灸之根本。《灵枢 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
人与自然界相应,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盛衰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一年之中,自然界的气象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故人体阳气也具有这样的周期变化。三伏贴疗法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由于三伏天之时,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的目的。根据年龄及个人耐受程度的不同,贴敷时间一般为:儿童每次贴 1~2 h,成人每次贴 2~4 h。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