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动手预防登革热
入夏以来,大量的积水为蚊虫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导致登革热传播媒介花蚊迅速繁殖。目前,我省已陆续出现多例登革热病例,病例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为有效预防登革热本地感染疫情,提高我院职工、居民防护能力,保障大家身体健康,我院配合温泉居委的相关工作,给大家普及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一、登革热简介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皮疹等体征。部分病人会发展成为登革出血热。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二)传播媒介——伊蚊,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伊蚊只要与传染性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疼、腰疼,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者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等。
5、其他:多有潜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
二、登革热防治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防蚊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由于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的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所以灭蚊、防蚊是防治登革热的唯一有效途径。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灭成蚊只治标,清积水才治本。”
其次还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如:居室门窗装纱网防蚊,室内用蚊香、驱蚊器驱蚊;在户外要穿上浅色长袖衣服和裤子,在脖子、小腿、手臂等部位涂驱蚊水;避免到疫区活动,以减少传染机会;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头疼、全身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
预防疾病人人有责,大家要行动起来,整治、改善院内环境卫生,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阻断登革热传播途径,这样健康才能与我们长久相伴。